亚洲精品专区成人网站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_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_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今天是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歡迎光臨本站 

油茶知識

權威發(fā)布:國家林業(yè)局關于印發(fā)《全國油茶主推品種目錄》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19/4/6     瀏覽次數(shù):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ㄗ灾螀^(qū)、直轄市)林業(yè)廳(局):
  為進一步加強全國油茶良種使用及管理,全面提升全國油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質量與效益,根據(jù)《國家林業(yè)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油茶良種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場發(fā)〔2016〕113號)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專家討論審核的基礎上,我局制定了《全國油茶主推品種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見附件)?,F(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對照執(zhí)行,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視油茶品種優(yōu)化調整。各地要把油茶品種優(yōu)化調整作為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的重要舉措來抓,結合本省區(qū)市實際,提出具體措施,認真抓好落實。
  二、確保油茶良種苗木供應。各地要嚴格按照“四定三清楚”的要求組織好油茶種苗生產(chǎn),確保油茶品種優(yōu)化調整落到實處。要按照《目錄》要求,對現(xiàn)有油茶采穗圃的品種限期進行改建和整合,對改建和整合后符合條件的采穗圃,確定為定點采穗圃。定點采穗圃應優(yōu)先繁育主推品種,實行分系育苗,禁止混系育苗。主推品種穗條不足的省區(qū)市,不足部分暫時可以使用非主推良種進行補充。
  三、進一步明確油茶新造林地品種配置。油茶新造林地品種配置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對經(jīng)過規(guī)范試驗并有成熟科研成果的配置模式,應明確提出配置方式。對暫時沒有科學配置依據(jù)的品種,原則上選用花期相遇,成熟期相近的3-5個品種進行配置栽培。
  四、加強對油茶主推品種的宣傳。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要督促育種單位進一步完善油茶主推品種的典型識別性狀的描述,通過宣傳冊(頁)、報刊、電視、網(wǎng)絡新媒體等宣傳途徑廣泛宣傳油茶主推品種典型性狀、優(yōu)良特性及栽培、配置技術,給品種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使用者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讓品種使用者能夠識別品種并自覺使用主推品種。
  特此通知。
  附件:全國油茶主推品種目錄
  國家林業(yè)局
  2017年6月27日
全國油茶主推品種名錄

浙江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53號 國S-SC-CO-012-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4 長林18號 國S-SC-CO-007-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5 長林3號 國S-SC-CO-005-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6 長林23號 國S-SC-CO-009-2008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7 浙林2號 浙S-SC-CO-012-1991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8 浙林5號 浙S-SC-CO-004-2009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9 浙林6號 浙S-SC-CO-005-2009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10 浙林8號 浙S-SC-CO-007-2009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11 浙林1號 浙S-SC-CO-011-1991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12 浙林10號 浙S-SC-CO-009-2009 浙江省油茶適生區(qū)
安徽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安徽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18號 國S-SC-CO-007-2008 安徽省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安徽省油茶適生區(qū)
4 長林53號 國S-SC-CO-012-2008 安徽省油茶適生區(qū)
5 黃山1號 皖S-SC-CO-002-2008 皖南地區(qū)
6 黃山2號 皖S-SC-CO-010-2014 皖南地區(qū)
7 黃山6號 皖S-SC-CO-013-2014 皖南地區(qū)
8 大別山1號 皖S-SC-CO-022-2014 皖江淮及大別山區(qū)
福建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油茶閩43 閩S-SC-CO-005-2008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2 油茶閩48 閩S-SC-CO-006-2008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3 油茶閩60 閩S-SC-CO-007-2008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4 油茶閩20 閩S-SC-CO-006-2011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5 油茶閩79 閩S-SC-CO-007-2011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6 龍仙1 閩S-SS-CO-026-2011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7 龍仙2 閩S-SS-CO-027-2011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8 龍仙3 閩S-SS-CO-028-2011 福建省油茶適生區(qū)
江西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53號 國S-SC-CO-012-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4 贛無2 國S-SC-CO-026-2008 江西贛東、贛西、贛北、贛中
5 贛70 國S-SC-CO-025-2010 江西贛東、贛西、贛中
6 贛興48 國S-SC-CO-006-2007 江西贛東、贛南
7 贛石84-8 國S-SC-CO-003-2007 江西贛南、贛西、贛北
8 贛石83-4 國S-SC-CO-025-2008 江西贛南、贛西、贛北、贛中
9 贛8 國S-SC-CO-020-2008 江西贛中
10 GLS贛州油1號 國S-SC-CO-012-2002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河西片區(qū)
11 GLS贛州油2號 國S-SC-CO-013-2002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河西片區(qū)
12 贛州油1號 國S-SC-CO-014-2008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河西片區(qū)
13 GLS贛州油5號 國S-SC-CO-010-2007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河西片區(qū)
14 贛州油7號 國S-SC-CO-017-2008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河西片區(qū)
15 長林3號 國S-SC-CO-012-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16 長林18號 國S-SC-CO-007-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17 贛撫20 國S-SC-CO-004-2007 江西贛東
18 贛無1 國S-SC-CO-007-2007 江西贛北
19 贛石84-3 國S-SC-CO-023-2008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20 贛無12 國S-SC-CO-026-2010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21 GLS贛州油4號 國S-SC-CO-009-2007 江西贛南河東片區(qū)
22 贛州油6號 國S-SC-CO-016-2008 江西贛南河西片區(qū)
23 贛州油8號 國S-SC-CO-018-2008 江西贛南河西片區(qū)
24 贛州油9號 國S-SC-CO-019-2008 江西贛南河西片區(qū)
25 贛州油10號 贛S-SC-CO-016-2003 江西省油茶適生區(qū)
河南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18號 國S-SC-CO-007-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4 長林53號 國S-SC-CO-012-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5 長林3號 國S-SC-CO-005-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6 長林23號 國S-SC-CO-009-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7 長林27號 國S-SC-CO-010-2008 河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湖北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湖北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湖北省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3號 鄂S-SC-CO-004-2012 湖北省油茶適生區(qū)
4 鄂林油茶151 鄂S-SC-CO-016-2002 湖北省油茶適生區(qū)
5 鄂林油茶102 鄂S-SC-CO-017-2002 湖北省油茶適生區(qū)
6 湘林1 國S-SC-CO-013-2006 湖北省鄂南、鄂西南
7 湘林XLC15 國S-SC-CO-015-2006 湖北省鄂南、鄂西南
8 陽新米茶202號 鄂S-SC-CO-006-2012 湖北省鄂南
9 陽新桐茶208號 鄂S-SC-CO-007-2012 湖北省鄂南、鄂西南
10 鄂油465號 鄂S-SC-CO-002-2008 湖北省鄂東南、鄂北
11 谷城大紅果8號 鄂S-SC-CO-005-2013 湖北省鄂北
湖南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華碩 國S-SC-CO-011-2009 湖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2 華金 國S-SC-CO-010-2009 湘東、湘中、湘南、湘西
3 華鑫 國S-SC-CO-009-2009 湘東、湘中、湘南、湘西
4 湘林1號 國S-SC-CO-013-2006 湖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5 湘林27號 國S-SC-CO-013-2009 湘東、湘中、湘南
6 湘林63號 國S-SC-CO-034-2011 湘西、湘中、湘南、湘北
7 湘林67號 國S-SC-CO-015-2009 湘東、湘中
8 湘林78號 國S-SC-CO-035-2011 湘東、湘中
9 湘林97號 國S-SC-CO-019-2009 湖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10 湘林210號 國S-SC-CO-015-2006 湖南省油茶適生區(qū)
11 衡東大桃2號 湘S-SC-CO-003-2012 湘東、湘中、湘南
12 湘林117號 湘S-SC-CO-055-2010 湘北(寒露籽)
13 湘林124號 湘S-SC-CO-057-2010 湘北(寒露籽)
14 常德鐵城一號 湘S0801-Co2 湘北(寒露籽)
廣東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岑軟2號 國S-SC-CO-001-2008 廣東省油茶適生區(qū)
2 岑軟3號 國S-SC-CO-002-2008 廣東省油茶適生區(qū)
3 粵韶75-2 粵S-SC-CO-019-2009 廣東省韶關地區(qū)
4 粵韶77-1 粵S-SC-CO-020-2009 廣東省韶關地區(qū)
5 粵韶74-1 粵S-SC-CO-018-2009 廣東省韶關地區(qū)
6 湘林1 國S-SC-CO-013-2006 廣東省韶關地區(qū),梅州、河源地區(qū)
7 湘林XLC15 國S-SC-CO-015-2006 廣東省韶關地區(qū),梅州、河源地區(qū)
8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廣東省梅州、河源地區(qū)
9 贛州油1號 國S-SC-CO-014-2008 廣東省梅州、河源地區(qū)
10 贛興48 國S-SC-CO-006-2007 廣東省梅州、河源地區(qū)
11 粵連74-4 粵S-SC-CO-021-2009 清遠地區(qū)
12 粵連74-5 粵S-SC-CO-019-2009 清遠地區(qū)
13 璠龍5號 粵R-SC-CD-004-2016 粵東地區(qū)(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陽市)
14 璠龍3號 粵R-SC-CD-003-2016 粵東地區(qū)(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陽市)
15 璠龍1號 粵R-SC-CD-002-2016 粵東地區(qū)(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陽市)
16 璠龍2號 粵R-SC-CD-001-2016 粵東地區(qū)(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陽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岑軟3號 國S-SC-CO-002-2008 廣西油茶適生區(qū)
2 岑軟24號 桂S-SC-CO-003-2016 廣西油茶適生區(qū)
3 岑軟11號 桂S-SC-CO-001-2016 廣西桂中、桂北油茶適宜種植區(qū)
4 岑軟3-62 桂S-SC-CO-011-2015 廣西桂中、桂北油茶適宜種植區(qū)
5 岑軟22號 桂S-SC-CO-002-2016 廣西桂北油茶適宜種植區(qū)
6 岑軟2號 國S-SC-CO-001-2008 廣西桂南桂中、湖南、江西、貴州等油茶適宜種植區(qū)
7 岑軟ZJ24 桂S-SC-CO-010-2015 廣西桂中適宜種植區(qū)
8 岑軟ZJ11 桂S-SC-CO-008-2015 廣西桂南適宜種植區(qū)
9 岑軟ZJ14 桂S-SC-CO-009-2015 廣西桂南適宜種植區(qū)
海南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瓊東2號 瓊R-SC-CO-001-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2 瓊東8號 瓊R-SC-CO-002-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3 瓊東9號 瓊R-SC-CO-003-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4 ‘海油1號’油茶 瓊R-SC-CV-004-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5 ‘海油2號’油茶 瓊R-SC-CV-005-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6 ‘海油3號’油茶 瓊R-SC-CV-006-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7 ‘海油4號’油茶 瓊R-SC-CV-007-2016 海南東部、中部、南部、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8 海大油茶1號 瓊R-SC-CV-008-2016 海南瓊海油茶適生區(qū)
9 海大油茶2號 瓊R-SC-CV-009-2016 海南瓊海油茶適生區(qū)
重慶市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渝林油1號 渝S-ETS-CO-007-2015 重慶市油茶適生區(qū)
2 湘林210 渝S-ETS-CO-008-2015 重慶市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3號 渝S-ETS-CO-009-2015 重慶市油茶適生區(qū)
4 長林4號 渝S-ETS-CO-010-2015 重慶市油茶適生區(qū)
5 長林53號 渝S-ETS-CO-011-2015 重慶市油茶適生區(qū)
四川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川林01 川R-SC-CO-024-2009 四川省油茶適生區(qū)
2 達林—1 川R-SC-CO-026-2009 四川東北部油茶適生區(qū)
3 江安—24 川R-SC-CO-022-2010 江安縣油茶適生區(qū)
4 江安—54 川R-SC-CO-023-2010 江安縣油茶適生區(qū)
5 翠屏—7 川R-SC-CO-024-2010 宜賓翠屏區(qū)油茶適生區(qū)
6 川榮—153 川R-SC-CO-030-2009 四川省油茶適生區(qū)
7 川榮—156 川R-SC-CO-031-2009 四川省油茶適生區(qū)
8 川富—53 川R-SV-CO-041-2013 自貢市油茶適生區(qū)
貴州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湘林210號 國S-SC-CO-015-2006 貴州東部、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2 黔玉1號 黔R-SC-CO-08-2014 貴州東部油茶適生區(qū)
3 黔碧1號 黔R-SC-CO-10-2014 貴州東部油茶適生區(qū)
4 長林4號 國S-SC-CO-006-2008 貴州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5 黎平2號 黔R-SC-CM-04-2014 貴州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6 黎平3號 黔R-SC-CM-05-2014 貴州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7 長林3號 國S-SC-CO-005-2008 貴州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8 長林40號 國S-SC-CO-011-2008 貴州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9 湘林97 國S-SC-CO-019-2009 貴州東部、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0 湘林27 國S-SC-CO-013-2009 貴州東部、東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1 黔油1號 黔R-SC-CO-005-2016 貴州西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2 黔油2號 黔R-SC-CO-006-2016 貴州西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3 黔油3號 黔R-SC-CO-007-2016 貴州西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4 黔油4號 黔R-SC-CO-008-2016 貴州西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15 望油1號 黔R-SC-CO-12-2014 貴州西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云南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云油茶3號 云S-SV-CO-002-2016 云南滇東南油茶適生區(qū)
2 云油茶4號 云S-SV-CO-003-2016 云南滇東南油茶適生區(qū)
3 云油茶9號 云S-SV-CO-004-2016 云南滇東南油茶適生區(qū)
4 云油茶13號 云S-SV-CO-005-2016 云南滇東南油茶適生區(qū)
5 云油茶14號 云S-SV-CO-006-2016 云南滇東南油茶適生區(qū)
6 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 云S-SC-CR-010-2014 云南滇西油茶適生區(qū)
陜西省
序號 品種名稱 審(認)定良種編號 使用區(qū)域
1 長林40號 S-SC-CO-011-2008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2 長林4號 S-SC-CO-006-2008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3 長林18號 S-SC-CO-007-2008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4 漢油7號 陜S-SC-CH-008-2016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5 漢油10號 陜S-SC-CH10-009-2016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6 亞林所185號 陜S-ETS-CY-010-2016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7 亞林所228號 陜S-ETS-CY228-011-2016 陜西省南部油茶適生區(qū)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0564-8289345
瀏覽手機站